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

《查令十字路84》

  無論意境、情感,均屬上等的一本書。


  本書主要收錄作者海蓮‧漢芙,在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九年間,和馬克與柯恩書店的店員及其家人、朋友通信的紀錄。橫跨大西洋、橫跨二十年光陰,書雖然只有薄薄的一本,但當中蘊含的情感與現實的衝擊絕不下於其他大部頭作品。


  一開始,雙方之件的通信內容僅止於書籍的交易:購買清單、書況回報、價格小計,一切就是例行程序,對象也只有漢芙跟書店經理法蘭克,但漸漸的隨著感情的熱絡,彼此之間的互動也更加親近,甚至漢芙還在大戰期間送出食物給當時糧食全靠配給的英國朋友們,自此以後,她與書店店員們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,所有的店員全都爭著要親手執筆寫上一封信寄去,到了後來,就連他們的家人、鄰居也成了漢芙真摯的筆友,而她自己的朋友,甚至還偷跑去參觀書店呢。


  這個故事很美,也很令人嚮往,在書店通路集團化、人際關係日漸疏遠、書的買方與賣方可能從頭到尾都沒聊過一句、一切的程序也是公事公辦的今天,能夠目睹如此的情感互動,難道不是一種感動嘛?更別說與一家收書水準頗高的書店長年深交,這更是各個愛書人們一輩子的嚮往,只要喜歡書的,沒有人不會為這件事而心動。


  再者,最後見到雙方的交流已經突破的書的交易,昇華到對彼此生活的關照與幫助,互相關心對方的日常狀況,委實令人感動,想想他們之間隔著的,可不是幾條街、幾個轉角,或幾十里路的距離,而是整整的一大洋啊,更別說這可是卻確實時發生過的一段往事了。


  令人挽惜的則是他們的結局,到了後來現實終究是殘酷的,法蘭克先離開人世,書店成員也紛紛奔走他處,海蓮則在多年後才在出版商的邀請下第一次踏上英格蘭的土地,然而,那卻是蘭克辭世後兩年的事。看到這裡,我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寂寥跟惆悵,想著在那當下,海連心中想的究竟是什麼?深交多年的筆友,始終沒能在活著時相會,只能在死後相隔兩界地互相回憶,這是書中最令我感慨的一段。


  還有讓人覺得悠然神往的,就是真真實實的紙筆通信。如今電子通訊器材的發達、衛星科技的日新月異,我們幾乎早忘了執筆書寫信件、以及等待郵差捎來友人訊息的感覺。現在想來,有個筆友,兩人固定的以筆墨談心,年節時分還會送上禮物,雖從未見過面,卻在對方身上投注深厚的情感,這種情感比起網友更令人珍惜,也更不容易切斷,而每天殷切地期盼郵差的到來,又為這種交往形式增添另一種趣味。


  接著來扯一點有點令人明白自己無知的事,就是本書畢竟是愛書人與資深書店店員的通信,內容不可避免的絕對會提到許多的作家與其著作,雖然大部分都有附上注釋,但整篇注釋看下來仍然沒幾個認識的,甚至有些都把整個人生歷程都講出來了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;這種感覺就像當初看紙房子裡的人時一樣,立刻讓人覺得自己的知識畢竟還太淺薄了,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,要稱上真書蟲,畢竟還早呢。


  另外,由於薄度的關係,這本書我很想買原文版來收藏閱讀,一方面是為了看到這段情誼更完整的面貌,另一方面也是想在磨練一下自己的外語閱讀能力,同時還有種狂想,就是要買也要找一家倫敦街頭的舊書店來買,搞不好,真的能跟店員做成朋友呢。(事實上就算真的成了筆友,我寫的怪文法人家看不看的懂還是問題……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最新文章

那座太空人大戰暴龍的峽谷,將要變成垃圾場

本來協議暫緩停工的月世界,台南社區大學前幾天的空拍圖中,卻發現已有怪手進駐開挖。(取自陳永和臉書) 在很小、很小,大概是還沒上學的時候,因為家裡父母雙薪 ,那段時間,我都是給阿公、阿嬤帶大的。 阿公阿嬤算是水果的盤商,每週幾次去台南、嘉義等產地, 一口氣至少就載個2...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