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

《危機女王》──包藏在選戰下的心靈追尋


David Gordon Green 執導

主演:
珊卓‧布拉克Sandra Bullock
比利‧鮑勃‧泰松Billy Bob Thornton

華納兄弟Warner Bros.發行

2002年的玻利維亞大選中,民族革命運動黨(MNR,Movimiento Nacionalista Revolucionario)的岡薩洛‧桑切斯‧德‧洛薩達(Gonzalo Sánchez de Lozada)最後在激烈的廝殺中以26.9%的得票率勝出,並贏得眾議院36/130、參議院11/27的席次。

MNR是老牌政黨,創黨人之一Estenssoro曾八度出任玻國總統,而洛薩達亦是老牌政客,擔任過Estenssoro的內閣閣員,任內曾實施休克療法(註一)對抗國內高達25,000%的惡性通膨,亦在1993年擔任過總統,此次大選便是他尋求第二度執政的機會。

危機女王便是以這個背景為基礎拍攝,描述洛薩達為原型的卡斯提(Castillo)因民調未見起色,雇用來自美國的助選團隊,珊卓布拉克飾演的Jane是一位沉寂多年的競選顧問,在老同行Nell的勸說下跟著前往玻利維亞,要幫助民調與對手差距28%的卡斯提贏得政權。



值得一提的是,原本這部片是要讓喬治‧克隆尼來演,主角原型是詹姆士‧卡維爾(James Carville),除了曾在92年操盤柯林頓的大選外,也從事過大量的海外助選經驗,如1999年以色列的埃胡德‧巴拉克(Ehud Barak)、2001年英國的安東尼‧布萊爾(Anthony Blair)皆在卡維爾的輔選下取得總理之位,而2002年的洛薩達自然也是他輝煌的戰績之一。

但隨著主角換成珊卓布拉克,這部片似乎便變得跟原本預估的不太一樣,劇中除了玻里尼亞大選依據史實之外,人物情節都是虛構的。

在此情況下,如果把焦點全部放在政治陰謀的話,可會大失所望,劇中雖然對於選戰中的輿論攻防有所描繪,但更多是將焦點放在Jane這個角色的內心狀態。

Jane是個有精神病史、容易焦慮,同時專業能力極強的高手,曾經對政治抱有美好理想的她,過去在一次次的選戰中逐漸迷失理念,最後選擇隱居鄉野,而無奈的是即便如此,引領她重出江湖、重新點燃鬥志的,卻不是任何崇高的政治理念。

卡斯提是個右派政客,易怒、自我中心,過去出任總統時更有暴力鎮壓抗議群眾的紀錄,對民主社會來說實在不是個好選擇,在他身上Jane當然看不到任何裡想,也無法激發她的鬥志,反而是憤怒讓她進入狀況──當發現對手的競選操盤手,是跟她有多年宿怨的Pat Candy時,沉寂多年的力量終於覺醒了。

與其說這是一部政治陰謀片,更不如說是在描寫Jane的心路歷程,還有跟Pat愛恨交織的複雜關係。

助選員可以說是行銷與業務工作的一種類型吧,要如何把候選人當作商品包裝、抓住民眾的目光,並進一步在最後決策時選擇自家的商品(候選人),以此來說,Jane無疑是非常高竿的銷售人才。

所謂能賣爛商品的就是好業務,但不論是賣好或壞的商品,都不會有深層的道德判斷,畢竟最多就是『我騙了顧客,讓他們多買了不需要的東西』的程度,然而如果今天買的東西變成政治人物呢?

迫於現實,Jane不斷地要把爛人包裝成民族英雄,而為了勝利,也不得不祭出抹黑、起底等手段,「抹黑的重點不再民眾信不信,而是要等著看對方回應。」這句話裡Jane不只說出對抹黑的想法,也展示出完全不管道德好達成目標的極度專業。

對工作的執著與對政治的理想是她的衝突點,而劇中安排了兩個契機來作轉化,一者是競選總部的青年志工,和善又單純的波利維亞少年Eduardo,他作為媒介,帶領Jane進入玻利維亞下層人民的生活,也點出支持者對這位候選人、對改革的期盼。

二者是最終卡斯提勝選,Jane也一償宿願擊敗了Pat的團隊,但獲勝後的卡斯提卻一改競選時的承諾,開始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合作,進而引發了大規模的群眾抗議,Jane看著Eduardo還有其它天真的少年在憤怒中走上街頭、與鎮暴部隊對峙,理念的衝擊在此達到最高──她證明自己的能力,擊敗宿敵、把一個腐敗的老政客推上大位,然後呢?

讓我們拉到現實中來看,洛薩達在02年勝選後,03年便違反選前承諾,將瓦斯經由智利出口至美國,因為智利曾在1883年透過戰爭讓玻國割讓沿海領土,而成為內陸國家;此舉加上政府長期貪腐的風氣,首都拉巴斯引爆了大規模的抗爭行動,而在洛薩達指揮下的鎮壓,總共造成共計67位警民死亡。

新聞:抗議瓦斯出口 玻利維亞人圍堵首都聯外道路(2003.9.24)
新聞:玻利維亞天然氣出口抗議活動升級 近60人死亡(2003.10.15)


結局當Jane一行人的座車被示威群眾困住時,她拿著隱居時捏的陶碗,那是她為了尋求心靈平靜捏的碗,但即使她還是感到困惑;對比之前,Anthony Mackie飾演的團隊同伴告訴Jane,他曾到日本當和尚想尋找平靜,最後體悟到他應該將才能用在正確的地方,才能為世界帶來益處。

這段話等於告訴Jane,對他們這類人來說,出世的遁逃無法讓內心得到救贖,入世以行動改變世界才是真實的。

所以最終Jane下了車,拋下曾經紛擾擾的助選團隊、拋下象徵逃避的陶碗,投身玻利維亞的社運組織,這個舉動除了是對理想的覺悟外,或許還包含著贖罪的心態吧──他們這些助選顧問到處海外輔選,打造一個個虛假的政治明星,完成任務後就撒手不管,而當地人民卻要承受他們留下的一團混亂。

如果從政治陰謀片的角度來看,這個轉折無非太過生硬,也顯得迎合市場口味,但若從Jane的心歷路程來看,卻是無可厚非,這趟助選之旅亦可看作是她的救贖之旅。

當然這部片存在著很多瑕疵,比方說輿論攻防的內容太過空洞、缺乏對媒體的操作手段,而人物組織的扁平化(一個當過總統、老牌大黨推的競選人,競選總部除了幾個青年志工外就全是外國顧問,而沒有自己的幕僚?)、為求戲劇效果(或者象徵意味)的突兀橋段也讓人出戲,但大抵上仍瑕不掩瑜。

《危機女王》不像《紙牌屋》一樣可以看到許多狡黠的操作手段,若是想要看爾虞我詐的政治攻防,恐怕會大失所望,但若看作主角的自我追尋,則是部出色的佳作。


註一:
休克療法,Shock Theraphy,一種總體經濟學方案,由國家主動、突然性的放鬆價格與貨幣管制,減少國家補助,快速的進行貿易自由化。使用這套方案,可以在短時間內遏制通貨膨脹與資金外逃,使經濟重回穩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最新文章

那座太空人大戰暴龍的峽谷,將要變成垃圾場

本來協議暫緩停工的月世界,台南社區大學前幾天的空拍圖中,卻發現已有怪手進駐開挖。(取自陳永和臉書) 在很小、很小,大概是還沒上學的時候,因為家裡父母雙薪 ,那段時間,我都是給阿公、阿嬤帶大的。 阿公阿嬤算是水果的盤商,每週幾次去台南、嘉義等產地, 一口氣至少就載個2...

熱門文章